
“独角兽公司”不要变成“巨婴型公司”和“夭折型公司”
- 发布日期:2018-10-12 10:21:05
最近一段时间,“独角兽”这个词很流行。被冠以独角兽公司的某企业,迅速通过中国严格的上市发行程序,即将以超过1000亿市值登陆资本市场,据悉这样的市值将使该公司股票成为中国创业板历史第一股。
要知道这是一个成立只有六年的公司,得到市场追捧却比很多长期经营并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还要热烈很多倍!
这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还是一个疯狂的市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还原“独角兽”公司的真实世界供大家参考。
一个好创意不幸用歪了地方
“独角兽公司”这个词是2013年由一位美国投资人首次提出的,基本概念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这个概念包含了几层含义:
►一是独角兽公司都是新成立不久的创业型企业;
►二是这些公司有一个资本市场的高估值,也就是说至少投资人很看好这样的企业前景,愿意为这些公司未来可能的快速发展付出高出平均水平很多的资本投入;
►三是一家创业型企业要想资本市场估值高,必须要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并且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能力。
“独角兽”确实是一个好创意,从此科技型、创业型企业群体有了价值评判和排序的依据,也让资本市场和创业公司都有了对准靶心的方向。
但是,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资本市场对于独角兽公司的追逐持续升级,创业公司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像独角兽而不断包装,已经让这个名字不仅有了光环,还产生了幻象,以至于堆积了大量的泡沫。
当时美国投资人提出“独角兽”概念,是基于在2003年-2013年间,美国就只有39家公司从6万多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事实。
但是根据科技部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独角兽企业就达到了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平均公司估值达到38亿美元!
是我们中国人聪明,能够在近几年创造出人类的创新奇迹,从而从公司数量和市场估值上都远远把五年前美国人创造的标准打落马下?还是说明我们正在面对资本蜂拥而至,李逵李鬼一起飞上风口的超级幻象?
催熟的“独角兽”面临两大核心风险
与传统企业不同,独角兽企业评判的标准主要不是客户标准和财务标准,而是建立在未来可能性基础上的资本估值标准,这类企业生长环境能够得到一般企业不能企及的特殊关照:
不断增加的、大规模的资本支持,持续曝光的媒体宣传,以及在此基础上大量优秀甚至知名人士的加盟和追捧。
“独角兽”企业创造了一个磁场,能够把大量的资金、人才、品牌快速的、成倍的吸引过去,这种磁吸效应当然有利于公司发展业务。然而,如果磁场过大,快速堆积的营养变成了“催熟剂”,那么独角兽企业的持续成长将面临两大核心风险,分别是“巨婴型企业”和“夭折型企业”。
▲ 图一 催熟公司生命周期曲线中的两大陷阱
回到企业成长本身来讨论独角兽公司的成长风险。生命周期曲线大家都很熟悉,从企业创始导入期,到加速成长期,再到成熟期,最后进入衰退期或者进入变革转型期,企业的生生死死都在这样的生命周期曲线规律下演进。
与此不同的是,被大量营养“催熟”的独角兽企业,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在正常公司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导入期就直接进入超高速的扩张期和成长期。
这种模式带来的巨大风险是,企业“骨骼”发育和“神经”发育严重脱节,企业的外形是“成人”,大脑还停留在“婴儿”阶段。在肌体超速成长的过程中,人数每年呈十倍增长,业务边界呈十倍扩大,但是管理体系如何应对几何级数增加的管理复杂性?企业文化、公司风格的塑造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灵魂”跟不上“躯体”,独角兽企业将是典型的“巨婴型企业”(上图A点)。
这一点,从滴滴CEO程维的言论中就能感受到:“如此多的人快速聚集在一起,有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告诉大家,你会碰到什么样的挑战?”
同样,独角兽公司也更容易成为“夭折型企业”(上图B点)。由于这类企业大量出现在高科技等领域,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还是其他新兴行业,技术迭代和竞争形势的改变都会快速冲击企业的生存环境,新技术一来,投资风口转换,就会让一部分创业公司断粮。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从内部运营角度来说,由于来自资本方提升市场估值的扩张压力无时不在,使得很多独角兽企业在没有多少真正收入和利润回报的时候,就大规模扩张性投资,并支付高昂的运营成本,一旦烧完投资者资本而没法接续,就面临快速倒闭的结局。
摩拜单车这样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最终不得不选择出售给美团,就是这种模式风险的典型注解。
无论是“巨婴型公司”,还是“夭折型公司”,都不是市场上所期待的真正“独角兽”。知本咨询认为,资本结构问题、组织断裂问题、团队塌陷问题、成长夭折问题是这类公司必须通过管理控制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首要命题是如何将创业者的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转换为一个有机的高层团队领导,以及如何有效设计管理体系,来控制一个规模和复杂性同时几何级数增长的企业组织。
▲ 图二 独角兽公司需解决的四大问题
总而言之,希望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中国科技型创业公司,都能利用好资本的营养,不要成为被催熟的企业,因为催熟的难吃,催熟的独角兽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